首頁輔助
幻燈片
宋志平應邀出席中國企業創新論壇并作演講
來源:CNBM 發布時間:2018-06-126月9日,由中國生產力學會主辦的“第九屆中國企業創新活動日暨2018(第十八屆)中國企業創新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生產力學會名譽會長蔣正華出席并講話,北京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貴林,中國中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以及來自全國各領域的優秀創新企業家共計300余人參加論壇。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應邀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分享了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實踐和體會。
以下是演講全文:
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實踐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 黨委書記 宋志平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好!非常高興應邀參加每年一屆的中國企業創新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創新論壇,我每次參會收獲都很大。剛才幾位領導的演講都很精彩,借此機會,結合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情況,我也談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高速增長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而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書中提到,一輛馬車到一萬輛馬車是增長,只有從馬車到機車才是發展。構成發展的動力是創新,引領創新的是企業家,企業家用資本進行創新,資本是企業家進行創新的杠桿。這本書講到發展、創新、企業家和資本等內容,并把四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企業也從過去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資委成立之初,中國建材集團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營業收入只有20多億元,經過十五六年的快速發展,去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多億元,在世界500強中排在第259位。水泥熟料、商混、石膏板、玻纖、風電葉片、水泥工程和余熱發電國際工程等六個領域規模均位列世界第一。
去年的世界500強企業里,中國有115家,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有48家。按這樣的速度發展,到2020年,世界500強中國企業的數目將超過美國。但我們還要意識到,我國企業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同時也存在有的企業競爭力不強、效益不優、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國家宏觀層面的問題,也是企業發展微觀層面的問題。企業要順應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從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中國建材集團也是一樣,經過快速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但從發展質量來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變化確實非常大。集團過去一兩水泥都沒有,現在水泥產能5.3億噸,發展成為全球水泥規模***的企業,被稱為“水泥大王”。也就是說,全球每使用10噸水泥,就有1噸來自中國建材。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中國建材積極推動相關業務的轉型升級,從過去“水泥大王”的角色迅速轉型水泥、新材料和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模式,中國建材的迅速轉型引起了經濟界的關注,被譽為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典范。
近期中國頻繁遭遇國際貿易的摩擦,我們從最近社會熱議的“中興事件”中應該認識到,我國不光芯片制造上有差距,我國的材料制造業也有一定差距,無論是金屬材料制造業還是非金屬材料制造業。中國建材屬于非金屬材料制造業,近年來,在無機和有機非金屬材料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新材料業務異軍突起。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國建材在新材料領域的幾個典型案例。
一是碳纖維。過去我們做不了高檔碳纖維,現在中國建材的T800和T1000碳纖維已實現量產且運行平穩,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和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填補了我國碳纖維高端技術的空白,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裝備、交通運輸等領域。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二是電子薄玻璃。過去觸控顯示基板玻璃(TP玻璃)長期被美國和日本一些企業壟斷,如今中國建材不但可以自己生產,近期研發的技術還打破了世界紀錄。目前美國只能做到0.2毫米厚,而我們可以做到0.12毫米厚,厚度跟紙張差不多,這件事情在全球引起了轟動效應。臺灣中天電視臺從中日兩國關系的視角播放了這條消息,看起來似乎有點夸張,但也反映出中國技術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力。
三是薄膜太陽能電池。過去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美國First Solar公司生產的,他們不在中國設廠,也不出口產品到中國。過去我們希望在鄂爾多斯請他們建1吉瓦的電站,同時也希望他們在中國設立工廠,但對方沒有同意。這些年中國建材通過努力,攻克技術難關,銅銦鎵硒、碲化鎘等都可以進行大規模量化生產,碲化鎘在成都,銅銦鎵硒在蚌埠,都是幾萬平方米的工廠,廠房里都是機器人在作業,人們參觀后都感覺非常震撼。
四是鋰電池隔膜。鋰電池隔膜技術過去也是掌握在國外少數企業手里,而中國每年需要20億平方米鋰電池隔膜的量,現在中國建材攻克這項技術瓶頸,每年可以生產5億平方米的鋰電池隔膜,計劃未來在國內更廣的范圍推廣。
五是陶瓷軸承。大家知道,鋼制的軸承在高速轉動下會出現過熱現象,潤滑劑也耐受不了,所以高速運轉軸承都是陶瓷做的。過去我們做不了這樣的產品,現在中國建材生產的陶瓷軸承每分鐘能有60萬轉,而普通軸承一般能有2萬轉就夠用了。
去年底,馬凱副總理參觀央企創新成就展時蒞臨中國建材展臺,得知我們展示的材料都能量化生產時,講到“中國建材”可以改成“中國材料”了,這是對中國建材在材料領域取得成績的肯定,在場人員都十分激動。事實上,中國建材的新材料不僅能量化生產,還為集團獲得了可觀效益,去年取得70億利潤,今年預計會超過100億,約占集團三分之一的利潤。
前不久我在四川參加活動介紹集團情況時,地方政府領導認為,“中國建材原來給大家印象是大規模的水泥和玻璃產業,而現在推出的都是國際一流的新材料、新技術,中國建材轉型速度之快也讓人驚嘆,中國建材是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的一個典范”。一個做傳統水泥的企業能被稱為轉型的典范,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在新材料領域做了很多事情。因此傳統行業的企業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還有大量工作可以做,一方面要繼續把原來的業務做好,另一方面在相關領域也要快速進行轉型。
二、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一是做強主業。在高速增長時代,不少企業業務發展比較分散,但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強調主業,業務歸核化。業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今天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企業的人才、知識,包括各項能力都有限,必須強調專業化,突出核心業務,打造核心專長和核心競爭力。中國建材集團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進一步做強主業,形成水泥、新材料和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組合方式。
二是瘦身健體。日本人稱這項工作為“精健化”管理,把企業個數和企業層級進行***限度的壓減。在大家印象中,央企是一個龐大的組織,剛才有領導就問我,“中國建材有多少家企業?”其實我不太好意思說,之前集團所屬企業有1600多家,通過壓減工作減少20%,現有1400多家,企業層級到五級。我們的目標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壓減20%,企業層級到四級,避免因企業家數太多出現過多的“跑冒滴漏”。
三是加大創新力度。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我將在后面做詳細闡述。
四是強化管理。管理是永恒的主題,企業要想出質量、出效益、出效率,必須在管理上有所作為。企業精益生產最重要的是要有先進的工法。中國建材創造性地總結并實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形成了“八大工法”“六星企業”“增節降工作法”等一整套特色管理工法。這些先進工法是集團賴以生存和制勝的法寶,既有助于實現外抓市場與內控成本的結合,贏得市場優勢,也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五是內部機制改革。如今我國進入新時代,人們生活水平都比較富裕,在這樣一個科技時代、智能化時代,我們改革的動力和目標就是企業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企業成為大家公平創造財富的平臺。通過機制改革,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員工不僅可以分享企業創造的財富,還可以真正獲得企業主人翁的歸屬感,結成榮辱與共的企業命運共同體。
三、中國建材創新實踐
一是秉持扎實的創新態度。近年來我國很多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日益增強,較過去有了很大進步。例如中國建材水泥國際工程業務約占全球65%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有100條水泥生產線,其中就有65條是中國建材承建的,而且都是大型的生產線,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回望過去,30多年前我們都向跨國公司購買,現在很多跨國公司都來購買我們的技術和裝備,包括浮法玻璃、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等等。講這些是想說,當前我國有些技術在全球是處于領先水平,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秉持扎實的態度,不能驕傲,更不能自滿。
前不久,我在釣魚臺國賓館參加中國高層發展論壇時,期間與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董事會主席進行了會談。他說,“宋先生,我們兩家公司既是競爭者也是合作者?!币驗槲覀兒M忭椖康难b備,有些也購買他們公司的,當然他們也有購買我們的,其實我們不需要也沒必要包打天下。現在時代發展變化快,技術也經常在更新,我們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有了成績就驕傲。
最近網上流傳的李克強總理在日本參觀氫燃料電池車的照片引發了大家的深思,相信大家都感受到日本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創新帶給我們的巨大壓力。盡管大家都認為過去是日本失去的20年,但日本這些年一大批企業在堅持創新轉型和埋頭苦干,使得日本在12個大新興領域的科技創新水平都排在世界前三水平。這應該引發大家深層次的思考,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績,堅定信心,鼓舞士氣,同時還要以客觀務實的態度,認真思考,尋找差距,時刻關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做什么。雖然國外很多企業開始購買我們的技術和裝備,但還不能說我們已經做得最好,某些領域仍需要有更高的提升。
二是加大創新投入。國內一些企業不太愿意加大創新方面的投入,更樂于購買裝備、新建生產線??墒乾F在很多行業出現過剩,企業不再需要新建太多生產線,而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技改和研發。目前中國建材擁有26家科研院所、3.8萬名科學家、1萬多項專利,但從企業未來發展來看,這還遠遠不夠。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業生產需要的人工越來越少,過去一條水泥生產線大約需要2000名員工,現在只需要50人左右就可以了,一班十幾個人,即使員工都離開工廠,生產線照樣能正常運轉。那么剩下大量的人員應該做什么,他們可以從事研發等工作,一個企業如果有一半左右的人從事研發和設計可能是個好的結構,我們在這方面要加大轉型。
我在中國建材倡導要加大創新領域的投入,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實驗室,要吸引國際一流的科學家。我們在蚌埠已建好國際一流的玻璃實驗室,我們也計劃建國際一流的水泥實驗室,在座領導和嘉賓可以去參觀指導。同時我們還建議國家出臺支持科技研發的相關政策,以德國為例,企業技術研發一半的費用是由國家?貼,可以直接通過銀行進行轉帳補貼。因此無論從國家還是企業角度來看,都應加大對技術的投入。
三是進行機制改革。企業要保障技術人員的收入待遇,建立激勵機制,比如可以設置員工股,使發明專利的科技人員也參與分配。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國家投的資金,為什么還要給科技人員。仔細想想,同樣是國家投入的資金,為什么不同的科技人員,他們的發明專利成果也不同呢。大家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通過機制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工作熱情,創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之前大家問到為什么國內前五家互聯網公司沒有一家央企,就是因為央企缺少互聯網公司發展的的激勵機制,如果有相應的機制,央企也一定能做好。創新需要機制,對于企業來說,精神和機制缺一不可,精神鼓勵要提倡,激勵機制也要跟得上,沒有機制只靠精神并不能保證企業長久健康運行。
四是重視開放性創新。創新應是開放的平臺,美國的創新是用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來自不同地方的精英集聚在一起,營造了創新的氛圍。我們在創新過程中也要“走出去”“請進來”。中國建材決定做碲化鎘業務時,收購了德國的研發團隊,建立了實驗室,研發人員可以在當地工作,不一定非得來中國,這樣能夠降低費用,而碲化鎘工廠設在成都,實驗在德國完成后可以在中國制造。我們確保德國實驗室科研人員有一定的薪資,最近在成都碲化鎘生產線成功下線,我要求提高德國試驗室工作人員20%的薪水,同時承諾如果研究成果超過美國可比公司的水平,他們的薪水會再提升50%,極大調動了德國專家的工作積極性。華為是在全世界招聘優秀的科研人員,我們也應該這樣做,中國建材在美國新澤西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也都設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最近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在商談成立聯合創新機構。創新需要開放,我們技術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為過去四十年的開放體系,關起門來必定會落后也是行不通的,我們想要贏得未來,就一定要用開放的研發系統。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