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最美建材人 |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玻璃設計院王四清: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技術帶頭人
來源: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0-26今年是建黨100周年
百年征程中我們留下很多美麗感人的足跡
當下仍在續寫
今天小料跟大家分享第52位“最美建材人”
來自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玻璃設計院王四清的故事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玻璃設計院 王四清
王四清,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玻璃設計院總工程師,長期從事玻璃窯爐技術開發和設計工作,長期研究、刻苦攻關解決熔窯熔化技術、熔制工藝難題,實現了中國浮法玻璃熔窯技術趕超國際,帶領團隊取得了卓越的技術成果,贏得了業界的一致贊
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參加工作以來, 王四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任勞任怨,積極進取。作為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窯爐專業技術負責人之一,除了負責本專業技術方案設計、把關、圖紙審定外,他還擔任了多個玻璃窯爐專業負責人。先后完成了數十條生產線玻璃窯爐的方案設計及多個項目的設計圖紙審定工作。王四清除了擔任該項目窯爐設計專業負責人之外,還負責總包中窯爐砌筑、安裝的技術質量把關。為了兼顧公司和現場的工作,在施工高峰的數個月里,他幾乎每星期都要到施工現場,經常是利用周末上海、蚌埠兩地跑,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嚴把質量關,為超薄項目順利投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硼硅浮法玻璃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國外公司為保持其壟斷地位,對技術進行嚴密封鎖,只提供產品,不轉讓技術。高硼硅酸鹽平板玻璃由于熔化成型溫度高、易產生硼硅分相、易揮發、熔窯耐火材料侵蝕速度快等缺點,難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生產,應用受到限制。王四清作為窯爐技術負責人,與同事們一起,充分利用自身在浮法玻璃工藝及裝備上積累的技術優勢,通過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并結合自主研發,解決了限制高硼硅酸鹽平板玻璃應用難題。通過進行技術的集成優化,研究設計出一條浮法高硼硅防火玻璃生產線,建成了年產達120萬平方米的高硼硅浮法玻璃生產線,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填補了我國在高硼硅浮法玻璃領域的技術空白,提升了國際競爭力。一個接一個的項目,高強度的工作,他從無怨言。在工作面前,他就如同自己經常乘坐的京滬高鐵般,不知疲倦,勇往直前。
自我革新,不斷創新
王四清是我國玻璃熔窯的領軍人才,參加的項目多次獲得安徽省、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行業優秀科技成果獎。作為玻璃設計院總工程師,窯爐專業技術負責人之一,王四清擔當著技術革新的重任。
很多年以前,人們就說玻璃行業是個夕陽產業,窯爐設計似乎也沒了太大發展空間。然而,王四清與窯爐專業同事們一起,運用他們的經驗、智慧和努力,不斷地創新,為玻璃窯爐注入了新的活力。浮法玻璃窯爐規模從數年前的日熔化量600t/d、800t/d,發展到后來900t/d 、1000t/d,以及現在世界最大的日熔化量1200t/d;超白壓延則從一窯兩線發展到現在一窯四線、五線,甚至八線。而同時,熔窯的玻璃熔化單耗在顯著下降,窯齡提高到平均使用壽命10~12年。革新,不但需要大膽的理念,而且需要豐富的經驗積累、嚴謹的論證。每一次技術革新的背后,都蘊含著王四清及窯爐專業同事們的經驗、智慧和辛勤汗水。窯爐設計的飛速進步,為公司贏得了大批的業務,也為中國玻璃行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提升了在世界玻璃領域的話語權。
言傳身教,培養新人
王四清主持編制了公司窯爐的設計統一規定等公司標準,促進公司標準化的同時,也為窯爐組員工尤其是新員工更快融入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位年輕的窯爐組同事說起這樣一個事例:他在做一個項目的方案設計時,利用與這個項目相似的工程作參考,并針對性地修改過后,提交給王四清校審。校審完后,他拿回方案,看見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校審記錄,從技術方案到文本格式,甚至于標點符號,都作出了大量批注,提出了非常完整、細致的修改意見。他一方面為自己的疏忽自責,但更多是敬佩王四清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這位年輕同事說,這也許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對他自己影響深遠,他將這種態度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生怕放過一個細節,忽略一個錯誤。以身作則,比任何嚴厲批評更有力。嚴謹細致、追求完美,便是王四清作為一個工程師的語言,也是傳承給公司年輕員工的寶貴財富。
在玻璃窯爐設計的這塊土地上,他辛勤耕耘三十余載,歷經風雨,也收獲了累累果實。如今,在資源、能源、環保等多方面,對玻璃窯爐設計提出了更多要求。在王四清面前的,不是一條康莊大道,但他已經做好準備,披荊斬棘,開拓出屬于玻璃窯爐的柳暗花明的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