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練“氫”功 待新風,看儲氫瓶如何實現“氫”松超越
來源:《國資報告》、中材科技(蘇州) 發布時間:2024-12-20近日,《國資報告》刊發文章《中材科技 ( 蘇州 ):練“氫”功 待新風》一文,介紹了中材科技(蘇州)在儲氫瓶技術方面的發展、突破和創新,以深厚的基本功,穩扎穩打,實現“氫”松超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全文如下:
中材科技 ( 蘇州 ):練“氫”功 待新風
《國資報告》記者 潘偉
2024 年 9 月底,我國首列氫能源智能城際市域動車組 CINOVA H2,在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博覽會(InnoTrans)正式發布。列車上搭載的 60 只70MPa-140L 儲氫瓶,全部由中國建材集團所屬中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下稱中材科技(蘇州)] 研發提供。
2024 年 6 月,國內首艘商用氫燃料電池動力游覽船“西海新源 1 號”在江西九江正式交付使用。其搭載的 35MPa-320L 三型船用儲氫瓶,也由中材科技 ( 蘇州 ) 提供。中材科技(蘇州)儲氫瓶的應用場景不局限于上述場景,還涉及氫能車、氫能無人機、氣體儲運、備用電源等多個領域。
當前,氫能軌道交通、汽車、船舶等氫能下游應用端加速開發。其中,氫燃料電池車正在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過渡,多家企業入局車載儲氫瓶領域。高工氫 電產業研究所 (GGI) 調 研數據顯示,2023 年國內車載儲氫瓶出貨量達到 4.9 萬只,其中有 1.3 萬只來自中材科技 ( 蘇州 )。目前,中材科技(蘇州)穩居國內儲氫瓶出貨量排行榜第一名。此外,在傳統業務領域,中材科技 ( 蘇州 ) 繼續保持車載壓縮天然氣瓶領域的領跑地位。
“氫”松超越的背后,得益于中材科技 ( 蘇州 )在高壓復合氣瓶行業領域內的深厚“基本功”。深耕復合材料壓力容器領域 20 年,中材科技 ( 蘇州 ) 早已成長為高壓復合氣瓶行業領域的隱形冠軍,旗下的4 家法人單位,全部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中材科技(蘇州)執行董事張元正表示:“瞄準氫能儲運,我們之所以有信心直面市場競爭并持續領跑行業,不僅因為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是領先的,更在于企業在前沿技術上的創新開發能力和不斷的技術迭代。我們的抽屜里一直都有技術儲備應對新挑戰。”
立足“氣瓶”跨向氫能
截至 2024年10月,中材科技 ( 蘇州 ) 這家從“復合材料壓力容器”科研項目中孵化出來的科技企業,已經成立 20 周年。
從成立之初,中材科技 ( 蘇州 ) 就堅持“雙輪驅動”,既傳承了技術創新研發的基因,又逐步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高度市場化團隊。
2004 年 10 月,作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材科技”)培育孵化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中材科技(蘇州)在蘇州工業園成立。來自北玻院(北京玻鋼院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南玻院(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和中材科技總部的精兵強將構成了中材科技(蘇州)的創業骨干。從各大高校招聘的優秀畢業生則構成了公司起步的中堅力量。烈火煉真金,一部分早期招聘的優秀畢業生逐漸成長為公司的骨干和領導。中材科技 ( 蘇州 ) 執行董事張元正和他的幾位同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材科技 ( 蘇州 ) 自身從科研院所孵化而來,科研人員是企業重要的創業骨干。這種背景下,如何打開市場并開拓出一片天地,成為擺在中材科技 ( 蘇州 )面前的一大重要挑戰。2005年11月,中材科技 ( 蘇州 ) 成立市場營銷部。在一位技術出身的部門經理帶領下,市場營銷部重點拜訪華北、西南、西北等地的CNG 氣瓶(壓縮天然氣瓶)客戶,慢慢打開了 CNG氣瓶的市場大門。
中材科技 ( 蘇州 ) 副總經理李樺圣回憶起在西北地區跑客戶的艱苦創業歲月時表示:“就像住在氣瓶里,因為拓展業務的旅途上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壓力’?!?/p>
重卡主機廠是中材科技(蘇州)的重要客戶。張元正表示:“我們不僅熟悉每一個重卡客戶,而且還與終端用戶保持緊密聯系,只有更充分地識別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才能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客戶?!?/p>
2008 年到 2015 年,伴隨著天然氣汽車的普及發展,中材科技 ( 蘇州 ) 的 CNG 氣瓶業務也迎來了發展黃金期。到 2012 年底,中材科技 ( 蘇州 ) 已成為國內主流整車制造企業 CNG 氣瓶標配供應商。到2014 年底,中材科技 ( 蘇州 ) 的整車市場份額已達60%,成為全國 CNG 氣瓶產銷量最大的企業。
從 2014 年起,受油價下跌、新能源汽車沖擊等因素影響,車載天然氣氣瓶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市場需求萎縮。根據中材科技(蘇州)上級企業中材科技的年報,2015 年,中材科技(蘇州)氣瓶產業及時采取收縮措施,轉移生產基地,調整產品結構,同時積極開拓市場,保持整車市場份額領先。隨著各項應對舉措的落地,第二年,企業便走出了困境。
2016 年起,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氫能產業掀起發展熱潮。張元正表示:“2016 年以來,公司上下全力投入到氫能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布局上來,努力帶頭推進氫能儲運環節上‘卡脖子’技術難題的解決?!?/p>
隨著團隊腳踏實地的潛心鉆研,中材科技(蘇州)逐漸突破并掌握了氫氣瓶鋁內膽拉深一體成型技術、國產碳纖維氫氣瓶應用技術、臨氫材料相容性技術、高壓力纖維纏繞儲氫容器技術等一系列國內領先的前沿技術。2023 年 7 月,中材科技(蘇州)成為國內首家獲得 70MPa IV 型儲氫氣瓶制造許可證并建成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的企業。近期,中材科技(蘇州)研發的 210L70MPa IV 型儲氫氣瓶配套國內知名重卡企業成功實現上路試跑,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這類產品制造能力的企業。
至此,中材科技(蘇州)“氫”功漸備,只待“氫”風。
前瞻規劃確保技術領跑
在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的全產業鏈條上,氫氣瓶是解決氫能儲運的關鍵環節之一。
根據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相關資料,復合材料高壓氣態儲氫瓶以其高強度、輕量化、高壓力以及高安全性等特點,在氫能儲存領域脫穎而出,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材科技(蘇州)研發中心主任吉增香表示:“相比儲存其他氣體,用氣瓶儲存氫的難點在于氫分子結構太小,容易逃逸。同時常壓氣瓶儲存的氫,能量密度有限。為了滿足汽車續航需求,壓力等級要至少達到 35MPa。未來普及空間有限的小型乘用車,壓力要達到 70MPa?!?/p>
“在儲氫瓶領域,最大的、最小的、最長的氫氣瓶都是我們做的?!睆堅硎?,“由于生產裝備、技術、工藝的要求不同,能做最大氫氣瓶的往往做不了最小的,能做最小的往往做不了最大的。然而,我們全都能制造?!?/p>
從產品的市場需求來看,中材科技(蘇州)做到了儲氫瓶領域的“三個全覆蓋”,即“產品型號全覆蓋、工作壓力全覆蓋、應用場景全覆蓋”?,F在,中材科技(蘇州)的儲氫氣瓶實現了從 1.5L 至 450L 不同容積的全覆蓋,完成了 35MPa 至 70MPa 系列車載高壓燃料電池儲氫氣瓶及輕量化燃料電池供氫系統的全覆蓋。
在應用場景方面,張元正表示:“現在國內的氫能軌道交通、氫能船舶、氫能無人機等應用場景,其使用的儲氫瓶大都是我們這里生產提供。其中,氫能無人機的氫氣瓶大概七成是我們制造。氫能船舶氫氣瓶我們也拿到了中國船級社相關認證,大部分是我們制造。氫能自行車里的氫能能量棒,目前全部由我們制造。”
中材科技(蘇州)何以領跑氫氣瓶行業?張元正表示:“實現行業領先,核心和關鍵的一點就在于戰略規劃和技術儲備。國內,我們做得早?!?/p>
早在 2008 年,中材科技(蘇州)承擔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863”重大項目“燃料電池車用高壓供氫瓶及組合閥研究”,將燃料電池儲氫氣瓶作為企業的前瞻性儲備產品技術。此時,中材科技(蘇州)相關儲氫瓶技術由于沒有市場應用場景,成為了“抽屜里的技術”,但卻為以后行業領先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6 年起,國內氫能產業快速起步發展。中材科技(蘇州)和其他民營企業、國企等幾乎同時發力氫能儲運產業化,行業領域內競爭漸趨激烈。然而,中材科技(蘇州)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競爭力,領跑行業領域。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氫能產業發展拐點有延后到來的預期,甚至有悲觀情緒。對此,張元正依然保持謹慎樂觀。他表示,趨勢不會變,穿越周期有信心。氫能產業發展的拐點可能遲到,但大方向不變。未來幾年,領域內一些企業可能會面臨不小的挑戰,但是,中材科技(蘇州)在傳統業務上依然具有強大的優勢和競爭力,在儲氫瓶等新業務新領域,將會加強技術儲備和布局,持續保持技術領先。
作為“國家隊”,中材科技(蘇州)在繼續加強技術儲備的同時,也在加強市場化反應速度,加快技術研發迭代。中材科技(蘇州)始終把市場需求作為技術研發的依據,同時,也積極探索新的技術發展方向,并做好技術儲備。張元正表示:“中材科技(蘇州)可以確保自己抽屜中始終有新產品新技術,做到大部分能夠應對未來兩到三年的市場需求變化?!?/p>
多重激勵釋放創新活力
領先的技術研發離不開核心研發團隊的搭建,領先的技術儲備離不開穩定的人才儲備。
“作為行業領域內的領先企業,公司研發團隊基本上每個人都被市場上的其他企業挖過,但是我們的核心團隊基本保持穩定。”張元正坦誠說道。
中材科技(蘇州)具備了哪些吸引力讓研發團隊選擇與企業同進退?
首先,中材科技(蘇州)作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處在行業最前沿,本身就為人才提供了干事創業的最佳平臺。對于一些熱愛科研的博士研究生來說,只有在中材科技(蘇州)才能遇到最前沿、最具有挑戰性的難題,進而探索和掌握最新技術,而這往往是其他企業研發人員所不太可能遇到。其次,在氫能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下,企業制定了具有吸引力的企業發展和人才發展的戰略規劃,為人才的成長提供牽引,讓大家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機遇。
同時,中材科技(蘇州)建立了一套兼顧了“獲得感”“安全感”和“榮譽感”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薪酬激勵體系。
中材科技(蘇州)總經理袁卓偉表示:“在公司內,研發人員的收入高于管理層。在行業中,也處于偏上的水平?!?/p>
面對行業中的“三年定律”(即一名研發人員在一家企業工作三年左右就會跳槽),中材科技(蘇州)對核心團隊的 70 多人推行了員工持股激勵計劃。袁卓偉表示:“完成員工持股后,大家對于企業的穩定發展更有信心了。”
人才儲備既要“招聘人”“留住人”,更要“培養人”。
作為一家從一項科技成果轉化而來的企業,中材科技(蘇州)在成立之初就與原有的科研院所實行區分,完全堅持市場化導向,具有較強的“市場化基因”。除了最初的創業骨干,公司從正式成立以來,就從外部進行市場化招聘。
在企業的技術研發過程中,中材科技(蘇州)始終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導向。據介紹,中材科技(蘇州)2023 年的研發投入占比達到了 6.97%。其中,多數資源投入到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技術開發上,著力推進產品市場布局,同時著眼未來,探索前沿技術。與此同時,中材科技(蘇州)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人、培養了人,構建了一支強有力的人才梯隊。
“研發考核更傾向于激勵,而不是約束。”袁卓偉表示,中材科技(蘇州)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在立項之初,就立足基本判斷配置資源,推行備案制,更多采取激勵手段支持項目團隊擔起責任,用好權,做好研發。
中材科技(蘇州)搭建起穩定的內部研發團隊,也努力用好外部的研發資源,在不同技術節點上與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到目前為止,中材科技(蘇州)已經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特檢院等知名院校及檢測機構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協同社會優勢創新資源,增強創新研發實力,提升整體創新效能。
20 年來,中材科技(蘇州)從一張白紙上的科研項目,如今成長為一家行業領域內的科技領軍企業,產品遠銷至歐洲、東南亞、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張元正表示,“未來,中材科技(蘇州)將深化戰略布局,勇擔國資央企重任,引領氫能儲運裝備技術發展,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氫能儲運行業領軍企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