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2023年開好局擴內需優供給,人民日報等央媒點名報道集團3家企業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3-02-022023年
中國建材集團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心懷"國之大者" 打造"國之大材"
擴內需 優供給
開好局 起好步
所屬北新建材 中國巨石 中復神鷹3家企業
產業升級 綠色發展 穩鏈固鏈
受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點名報道
《人民日報》
擴內需優供給,實體經濟好前景
人民日報記者 丁怡婷 邱超奕 韓 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當前,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有效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居民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動力,給產業經濟恢復發展帶來重大積極影響。實體經濟各行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記者采訪了建材業、家電業、民航業的企業和相關專家。
建材業:基礎設施投資帶動作用增強,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做好綠色文章
春節前夕,位于安徽淮南市的北新建材年產5000萬平方米石膏板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將產品打包裝車,發往各地?!斑@款產品主要用于室內隔墻、吊頂裝飾裝修,具有一定的隔音保溫功能,還能吸附分解甲醛,凈醛效率達到93.5%?!敝袊ú募瘓F所屬北新建材總工程師董占波說,今年建材行業有望迎來恢復性增長,企業打算通過低碳環保和數字智能化技術升級,將石膏板產能提高1億至2億平方米,同時大力發展輕鋼龍骨、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綠色建材產品,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2022年,面對市場需求總體偏弱、生產成本高位波動等因素影響,建材行業迎難而上、苦練內功,實現平穩運行、提質增效。一方面,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建材產品加快向輕型化、制品化、高端化轉型,加工制品業規模占比超過60%,規模以上建材企業數量達到4.2萬家。另一方面,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超過500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10.6%,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總經濟師、副秘書長孫星壽認為,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今年建材行業發展有望保持穩定,并實現恢復性增長。
從市場環境看,基礎設施投資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2022年,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20.2%,增速連續4個月超過20%,12月新入庫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達到3.8萬個?!敖煌?、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加快,對建材行業平穩運行的基礎支撐作用將繼續發揮。”孫星壽分析。
從內生動力看,建材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結構加速轉型。低碳膠凝材料、保溫絕熱材料、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近年來,建材企業向低碳、環保、產業鏈下游深加工方向延伸的趨勢明顯,產品呈現多元化、精細化發展特點,企業盈利能力有效增強。“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墻體屋面材料、技術玻璃、非金屬礦等產業的工業化規?;瘽摿薮?,發展空間依然廣闊。”孫星壽說。
孫星壽認為,今年建材行業發展仍面臨一定挑戰。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需求相對不足仍將影響行業,相關調控政策顯效還需一段時間,輸入性通脹壓力也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從行業自身看,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的單位能耗、排放強度還要繼續下降,需要企業投入資金和技術。
抓機遇、迎挑戰,要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霸陔娮有畔⒒宀A?、高性能碳纖維、特種陶瓷等技術方面,我們與國際領先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睂O星壽介紹,針對我國建材業薄弱環節,行業內發起了關鍵技術“揭榜掛帥”,努力在3至5年內產生一批具有顛覆性、迭代性、緊迫性的技術,從根本上全面推動建材行業發展轉型。
抓機遇、迎挑戰,要進一步做好綠色文章。在中國巨石公司桐鄉生產制造基地,約43萬平方米的屋頂實現了太陽能光伏板全覆蓋,每年可發電近5000萬千瓦時,全部返用于生產。據介紹,當前不少建材企業積極行動,打造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資源、零碳排放、零廢棄物排放、零員工的“六零”示范工廠。此外,綠色建材產品下鄉活動的開展,將在促進農房建筑材料升級換代的同時,為行業拓展下沉市場帶來新機遇。
《經濟日報》
碳纖維迎來產業大規模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祝君壁
碳纖維是制造先進復合材料的重要增強材料,強度高、抗摩擦、耐腐蝕,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裝備、交通運輸、體育休閑等領域。自誕生以來,高端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長期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為了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國在2000年后開始大力發展碳纖維產業,并將其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是將在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開展協同應用試點示范和加強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應用列入其中。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碳纖維產業將迎來大規模發展,市場應用不斷拓展。根據賽奧碳纖維《2016—2021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從2016年的1.96萬噸增至2021年的6.24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06%,2021年同比增速達27.69%,預計2025年國內需求量為15.93萬噸。
當前,氫能源和光伏是高端碳纖維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圍繞風光氫等下游產業鏈需求,碳纖維企業正加快推動制造技術成熟,提升新能源應用領域原材料的保供率,加強企業競爭力。
在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牽引下,我國碳纖維行業加快向更成體系、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向邁進。日前,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建設項目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落地,項目建設多套聚合裝置、原絲生產線、碳化生產線以及配套工程。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良介紹,該項目將充分利用核能蒸汽、光伏發電實現碳纖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將首次采用國內最先進的4.0版本的碳纖維產業化技術進行新的生產基地設計,進一步提升中復神鷹高性能碳纖維產品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的規?;瘧茫蛟焯祭w維產業綠色生態。
據了解,中復神鷹以連云港基地為中心,布局了西寧萬噸基地、上海航空應用研發基地和連云區新基地。“新基地在西寧萬噸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生產線智能化水平和能源綜合利用率均大幅提升,規模更大、水平更高、品質更強。該項目是中復神鷹規模化戰略布局邁出的新步伐,對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睆垏颊f。
近年來,在政策發力和企業努力下,我國不斷取得碳纖維制備和應用關鍵技術的新突破,相關產能持續躍升,自給率不斷提高。我國首個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工程生產線在上海石化碳纖維產業基地投料開車;山西鋼科已形成覆蓋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域主要品種的生產能力;為保障國產大飛機關鍵原材料自主可控,中復神鷹持續攻關,成功突破了T800級碳纖維預浸料生產技術,產品主要性能達到國產大飛機要求,目前正在開展工藝性能評價與驗證……經過行業企業的不斷努力,國產碳纖維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31.7%攀升至2021年的46.9%。
盡管如此,有關專家表示,國產碳纖維的性能與質量穩定性尚有提升空間,短期內碳纖維核心裝備仍需依賴進口。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打造創新矩陣,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運行產能,是我國碳纖維產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目標。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央企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國家隊’作用,為提升我國關鍵材料和技術的自主可控,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作出重要貢獻?!敝袊ú募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說。
周育先表示,中復神鷹是中國建材集團新材料板塊的重要一員,中國建材集團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復神鷹抓住全球碳纖維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的寶貴機遇,不斷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碳纖維企業?!拔磥?,中國建材集團將繼續支持中復神鷹把握碳纖維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的新機遇,加快形成綠色制造新動能,將生態優勢、技術優勢轉變為企業發展優勢,推動產業上下游深度耦合,聚力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