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法大商學院新生入學致辭:宋志平:一生做好一件事
來源:CNBM 發布時間:2019-10-089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2019級新生入學典禮在京舉行。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應邀出席典禮并為新生演講。他演講的題目只有七個字,卻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贊譽。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紀鵬院長,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2019級新生入學典禮。我剛從上海出差回來,直接來到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來到這個禮堂。紀鵬(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說同學們特別想聽我講講,那給大家講些什么,我想起最近新浪采訪時問了一句話,“宋總,如果請您告訴年輕人一句話,您最想對他們說的是什么?”我說,“一生做好一件事”。今天,我也想把這句話送給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2019級新入學的同學們。
一生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我40年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企業,做了兩個世界500強。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我在工廠開始做技術員、銷售員,然后做科長、處長,做副廠長、廠長,一路走過來,企業里幾乎每個崗位我都做過。1993年我做了北新建材的廠長,那時候紀鵬教我們怎么上市,北新建材1997年就上市了。后來我到中國建材集團做“一把手”,做了近18年。2009年至2014年,國務院國資委讓我同時擔任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的董事長,5年時間里,國藥集團的收入從360億元做到了2500億元,去年是4000億元。而中國建材的收入從2002年的20億元做到了去年的3500億元。
大家看看這張圖片,很有意思。左邊是1979年我大學畢業剛工作被公派到瑞典實習時的照片,右邊是我前些天去瑞典考察時的照片。我在同一個位置照了這兩張照片,時間跨度40年。在這40年里,我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企業。一路走來,我受到很多格言的鼓舞,其中有五段話對我影響很大。
第一段話:高中時代和插隊時候,我很喜歡歌德《浮士德》里的一段小詩。很多人說,“宋總,您好像沒有多大的憂愁,一天到晚都高高興興的,到底是什么鼓舞著您?”我在這里給大家朗誦一下這段詩:“遼闊的世界,宏偉的人生,長年累月,真誠勤奮。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常常周而復始,從不停頓。忠實于守舊,而又樂于迎新。心情舒暢,目標純正。啊!這樣又會前進一程。”這段小詩鼓舞了我40多年,每當遇到困難我就會想起這段詩,始終保持心情舒暢,目標純正,再往前邁一步。
第二段話:大學時代,我讀到了瑪麗·居里夫人的名言,“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那有什么關系呢?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一生能做些什么,那就一直努力直到成功?!苯裉煸谧母魑煌瑢W和我當時應該是一樣的,都想知道我們未來究竟會做成什么?,旣悺ぞ永锓蛉苏f那就一直努力到成功,她的意思是,不要總是想,要一直做下去,最后才知道能做成多大的事情。我在大學的時候,不知道企業是何物,也不喜歡做工廠,可是畢業后就去了工廠,而且在工廠一待就是40年,做了兩個世界500強,就做成這一點事業。
第三段話:大學畢業來到北京,我在《人民日報》讀到冰心老人的座右銘是西方哲學家笛卡爾的名言,“忙的蜜蜂沒有悲哀的時間”,蜜蜂一天到晚忙著采蜜,沒有想著蜜該歸誰,一直在飛。這句名言讓我很受觸動,后來也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
第四段話:在當廠長之后去學MBA,我是中國第一屆MBA的學生,我讀到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在《經濟學》里引用美國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的話,“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第一個business是事業,第二個business是企業,意思是“美國的事業是企業”,給我很大的震動,看來企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這堅定了從事企業工作的信心。
第五段話:在2012年央視“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會上,我獲評“經濟年度人物”,郭鶴年老先生榮獲“終身成就獎”,他送給年輕人的幾句話讓我感觸很深?!耙皇且獙W?;二是要有耐心;三是取得成績后要當心,因為成功也是失敗之母;四是有了財富要回饋社會,越多越好。”
這些年,我一直是在這些啟發中成長,這些話也指引了我人生的方向,就是“一生做好一件事”,也是我今天送給大家的一句話。圍繞這個主題,接下來我與大家分享三個觀點,一是中國的事業是企業,二是做企業要專注和癡迷,三是學商科要知行合一。
一、中國的事業是企業
美國人說美國的事業是企業,我們中國的事業也是企業。中國有3000萬家企業,有近7000萬個體工商戶,這意味著中國有上億經濟主體,這是我們經濟的全部。中國去年的GDP是90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都是靠這些企業做出來的。紀鵬院長非常關心上市公司,經常會給上市公司提一些意見和建議。中國現有37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58萬億元,僅次于美國。美國的上市公司有270年歷史,而中國的上市公司僅有29年歷史,是成長中的一個年輕群體。大家一方面要對上市公司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給與一定時間,假以時日,中國的上市公司一定會發展成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更好地回報股民、回報社會。
在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中國企業有129家,首次超過美國的121家,中國大陸比美國少3家,明年將會超過美國。回想過去,我們出國時如能到世界500強企業參訪,就會非常高興,但想見世界500強的掌門人,幾乎比登天還難,他們會告知,CEO三個月以前時間就都有安排了?,F在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我們也慢慢理解了,有時國外企業聯系見面事宜,因時間沖突,我們也會告訴對方,公司領導有其他安排了。
2013年,宋志平帶領的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同獲世界500強
今天中國的企業真的發展起來了,在全球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去年中國建材首次躍居全球5家世界500強建材企業的第一名,國藥集團在全球的制藥500強中也排在第一,我特別高興。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要靠企業,企業強國家就強,企業弱國家就弱,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華為在國際上一些國家遭到制裁,就是因為它的實力強過了當地的通訊企業。
剛才紀鵬說我們商學院的同學畢業以后不愿意去企業,我很納悶。在我看來,大家畢業后應該去企業,比如可以先到中央企業歷練10年,知道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在哪里,知道中國銀行、進出口銀行是什么單位,10年以后,大家可以在央企大展宏圖,也可以在市場中去創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大學剛畢業缺乏實踐經驗,如何去創業呢?大家可以考慮去央企,比如可以到中國建材,經過一番訓練再去創業。
二、做企業需要專注和癡迷
做企業挺難,企業的成功是九死一生,其實成功都是“熬”出來的,是“煉”出來的?,F在看馬云是成功了,但2000年左右他也歷經各種困難;任正非是成功了,但一路走過來他也有很多艱難,甚至好幾次連跳樓的想法都有。關于企業家精神,我概括了三條,一是創新精神,二是堅守,三是責任、家國情懷。這三條里最難的就是堅守。我在企業40年,一直堅守在建材企業,這是不容易的。做成一個好企業是很難的,做好一個企業大約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想做到極致、做到世界一流,沒有三四十年不行。大家可能會問我,“宋總,您是怎么算出來的?”其實我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我做過的北新建材,是深交所的績優股;我做過的中國巨石,是上交所的績優股。這兩家企業都是做了40多年。中國建材也做了40年,做到世界500強,做到全球建材行業的第一。沒有實踐的磨煉不可能成為“家”,企業家的“家”字是時間磨煉出來的,是“熬”出來的,是“煉”成的。
我在企業里比較重視尋找癡迷者。我做“一把手”,每天與大家見面的時候都在想這個人能做點什么,但是我最想找的是癡迷者。什么叫癡迷者?就是那些早晨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全想一件事,半夜醒了去洗手間還想這件事的人。紀鵬院長對商學院的事業就是癡迷者,60多歲到法大商學院,讓商學院再創輝煌,法大的領導很厲害,找到了紀鵬這樣的癡迷者。
中國建材打造的世界水泥“夢工廠”
我也是一個癡迷者,我很癡迷水泥。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喜歡水泥嗎?”大家都在笑,看來是不喜歡。銅的歷史有4000年,鐵的歷史有2500年,而水泥的歷史只有180年。水泥是因為一個意外而產生,在英國的波特蘭島上有一座監獄,監獄的工人們在燒石灰的時候遇到了下雨,粘上了很多泥,他們沒有清理就拿去燒,結果燒出了一個新物種——水泥,它的強度遠遠高過碳酸鈣。水泥好像是為中國量身定做的產品,中國有23億噸左右的水泥,占世界水泥的60%,如果沒有水泥,港珠澳大橋就沒有辦法建設。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個建設過程,其中80%以上用的都是水泥。水泥是個好東西,也值得為它癡迷。
做企業不僅要尋找那些癡迷者、專注者,還要有好奇心。我就是很有好奇心的人。做水泥,大家都說要建工廠,但這么多水泥廠還用建嗎?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整合,進行聯合重組;因為有很多民營企業,我又想到第二個辦法,就是搞混合所有制,大家一起混合都重組起來,就有了中國建材。國藥也是如此,中國的醫藥分銷企業有2萬家,美國有3家,企業多了就可能出現銷售假藥的情況。我想起了中國建材重組水泥的辦法,在國藥把290個地市級的醫藥企業重組起來,形成了今天4000億元的國藥集團。
好奇心非常重要。在上海舉辦的愛因斯坦展覽,中國建材是支持單位。前不久,我去以色列參訪時,到希伯來大學的愛因斯坦博物館參觀。去之前我想,希伯來大學的愛因斯坦博物館應該很大、很壯觀,不曾想他們帶我們進了只有兩間房的小屋子,說這是愛因斯坦的博物館,屋子里書架上是愛因斯坦的藏書。希伯來大學85歲的老校長是館長,那天拿出相對論的手稿給我們看。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只是充滿了好奇心?!弊銎髽I也是一樣的,我們也應該充滿好奇心,才能做好企業。做企業要癡迷,要堅守,還要充滿好奇心,真的不容易。
三、學商科要知行合一
無論是紀鵬院長、教師代表的發言,還是家長代表的發言都講到知行合一的問題,知行合一確實很重要。
第一商學院的教學應該和實踐結合。
我們讀商科很大一部分都是實踐,德魯克就是做案例教學的。商學院應該向醫學院學習,醫學院有臨床制度,老師們上午上課,下午到醫院臨床看病,如果老師不會看病,學生不敢向這樣的老師學。醫學院還有一個好的制度,就是會診。對同一個病人,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醫生可以一起進行會診。這正是我們商學院、企業所缺少的。過去商學院希望學生來學理論,把企業管理概括成理論,認為大家學完理論就可以去做企業,其實這種認識是大錯特錯。商學院應該把企業的案例進行研究、反思、討論,這是學生在商學院學習的根本意義。有人說讀MBA讀了還不如不讀,有人說越讀越傻,為什么社會上會有這些看法,就是因為商學院沒有做到真正與實踐相結合。
商學院教學如何和實踐相結合?有三個渠道:
一是開拓視野,讓老師“走出去”。商學院的老師們可以深入企業,比如,法大商學院就有老師分別在上市公司山水水泥、中國巨石出任獨董,請他們做獨董,就是希望他們能深入了解企業,希望商學院和企業之間有一個紐帶,希望老師們能“臨床”。
二是校企融合,讓學生“走出去”。去年法大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同學們到了中國建材蚌埠院,是一家做薄玻璃的企業,大家在實習過程中收獲很大,最近又去了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我們的企業為商學院廣開大門,歡迎大家去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能多接觸企業,變得更加熱愛企業。我在德國斯圖加特一家工廠參觀時的場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小學生在那里參加培訓,學習機械知識。德國人從小就培養孩子們的這種制造情結,我們常講工匠精神,現在連工匠都沒有,哪里來的精神呢?斯圖加特有個鎮,那里居然95%的人都是工程師,奔馳、寶馬等企業做得很好是有原因的,他們都是雙軌制教育。
三是敞開大門,讓企業家“走進來”。我在北大光華、北大國發院、政法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都講過課,都是利用周末時間,為什么要去講呢?紀鵬剛才講到,我是三屆MBA指導委員會的委員,我深感我們的商學院離實踐太遙遠,應該挑一些優秀的、擅長講的企業家來課堂給大家多分享多傳授,美國、歐洲是這樣,我們中國也應該這樣。
宋志平出席薊門法治金融論壇講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
第二知識面要豐富,專業面要深入。
知識面廣和專業面深入并不矛盾,剛才紀鵬院長講到情商很重要,德魯克認為讀商科的學生應該增加一些文學知識,一是要學習短篇小說,提高寫作能力,二是要學會詩歌的賞析。短篇小說是刻畫人的,詩歌賞析是關注情感的,管理的核心正是關乎人和情感的。剛才紀鵬院長講到智商和情商,這也是我每次講完課都要提問同學們的問題,什么是智商,什么是情商。智商就是辯證分析問題、系統思考問題的能力,情商是理解他人的能力,如果只理解自己就沒有情商。
我是個文學愛好者,我也提倡大家多讀些文學書。其實文學和做企業是相通的。中國古典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講戰略的,大家讀讀《三國演義》,基本戰略就明白了?!段饔斡洝肥侵v創新的,里面都是一些無中生有的寶貝,都是從0到1,想象力無窮。《水滸傳》是講聯合重組、并購的,宋江沒有什么特別本事,十八般武藝樣樣不會,但他為人忠義,人格厚重,把魯智深、林沖等聚合在一起。我組織了1000多家水泥的重組,600多家中國醫藥的重組,最初也是從戰略考慮推進的。我是學高分子化學的,不是水泥專業,開始時不懂水泥,也不懂醫學?!都t樓夢》是講大企業病的,講的是寧榮二府大家族的盛衰,“大有大的難處”,企業做大了就容易滋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所以我們要反對“四風”??屏炙怪v過,很有趣的是,很多大企業家都喜歡某一門藝術,看來藝術和企業是相通的。我覺得他講得很對。大家做專業要做得深,涉獵面也要廣。我在大學學高分子化學期間,讀了大量文學書、歷史書,還讀了邏輯學,總之見書就讀,讀了好多。前不久我去河北大學,老師們拿出來我以前的成績單。當年我們化學系只有一個分配到北京的名額,原來我一直以為是老師們喜歡我,看見成績單才知道,40年前我在年級是第一名,所以才被分到北京的,看完后感慨萬千。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努力把專業學好,知識面要寬,專業面要深。
第三要加強自我管理。
十年前,我曾到一所學校去,學校的校長說,“宋總,歡迎您到我們管理學院去看看”,我就去了。去了以后校長說,“宋總,您給我們指導一下吧?!蔽艺f,“真指導嗎?”他說,“您說真話”,我說,“要說真話就是學院的管理水平還要提升。我今天到了教室,教室里都是紙團,學生宿舍樓道全是水,一片狼藉。學管理的、學商科的,在學校里應該是最好的管理者,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讓人一看就是商科的學生。學院的學生如果到企業,都要接受再管理教育?!蔽艺J為那個管理學院并沒有做好。
在美國,西點軍校出來的著名的企業家超過哈佛大學。我最近去以色列,以色列的創新很厲害,這個國家有850萬人,其中650萬是猶太人。他們周圍非常危險,但仍在那里頑強地生存,而且創造了科技創新的奇跡。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服兵役,以色列的年輕人,男性要服兵役三年,女性要服兵役兩年,最優秀的學生要到最好的地方,像空軍那些高層次的部隊服役,在部隊里得到很好的訓練。我們在研究以色列的時候,要認識到以色列的變化和發展源于服兵役對年輕人嚴格的教育。
大家是商科的學生,應該加強自我管理。今天老師代表、家長代表分別都講到了,我也給大家講講,商學院在法大要成為一顆閃亮的星星,就要從每一位同學做起,在法大里能看到商學院學生的與眾不同,就是商學院教育成功的表現。其實做到這一點并不難,需要大家都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時刻記著我們是商學院的學生、我們是商科的學生。
因為時間關系,今天就給大家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贈 書
演講后,宋志平把他的最新著作《我在企業四十年》贈給了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商學院黨委書記李欣宇上臺接受贈書。李欣宇代表商學院全體師生向宋志平表達了由衷的敬意與感謝,他指出:宋志平先生今日的致辭正如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蓋茨在哈佛大學的開學演講一般,能夠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找到方向,激勵更多的同學們投身企業、成為未來的企業家。
宋志平熱愛教育,作為中國三屆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他十分關注青年一代管理人才的培養。身為帶領兩家中國企業雙雙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的傳奇企業家,他深知企業對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他將理論聯系實踐,不斷凝練管理思想,開創并成功實踐 “央企市營”“整合優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業”“三精管理”等管理創新模式,并且先后推動8家央企重組、混合近千家民企,創造性地提出“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公式,是我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創新先行者。宋志平在水泥領域大規模重組整合的管理思想榮獲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并被寫入哈佛商學院案例。此外,他關于以混合所有制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榮獲第六屆管理科學獎(實踐類)。
《我在企業四十年》一書改編于宋志平的著作《篤行致遠》,以宋志平的企業生涯為線索,通過漫畫形式,再現了其學習成長過程及從畢業開始積累的職場智慧,彰顯了管理哲思和經營之道,是一套面向年輕企業管理者的案例集。本書包括智慧海、工廠情結、水泥緣因、試點創新、雙料董事長、新的舞臺六個章節,從企業管理者的視角對戰略、組織、市場營銷、技術、人力資源、國際化等進行多角度剖析,總結出一系列企業經營管理思想和經驗,為管理實踐指出了可行之路。
媒體報道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