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中國建材報:宋志平:為什么要去以色列?
來源:CNBM 發布時間:2019-07-05仲夏時節,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應邀前往以色列見證項目簽約、訪問交流。為什么要去以色列?以色列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拜訪參觀了希伯來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特拉維夫大學、耐特菲姆灌溉公司、魏茨曼研究所、佩雷斯創新中心,與著名的《創業的國度》一書的作者索爾辛格對話之后,宋志平感觸良多,撰寫了《為什么要去以色列?》一文。
特拉維夫剛剛落成的佩雷斯和平與創新中心
今年6月,我和幾位集團的同事去了以色列幾天。之前,凡是知道我行程安排的人大多問我一句話,為什么要去以色列?我的女兒還微信特意提醒我去以色列注意安全,千萬不要去人多的地兒。其實去以色列是我一段時間的一個想法,盡管這次去簽約了兩個項目,但我真正的想法卻是希望借這次機會對以色列企業創新一探究竟,同時也希望能與以色列企業進行深度合作。
以色列確實對我們來說是謎一樣的國家,貧瘠而狹小的土地,850萬國民,卻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2019年預測人均GDP能達到4.2萬美元。關鍵是無論在芯片技術,生物技術,還是國防和智能化等前沿技術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在年輕人創新創業方面更是讓人刮目相看。近年來,索爾辛格先生的一本《創業的國度》在中國翻譯出版后,影響了很多年輕的讀者。大家都在問,以色列是怎樣做到的?為什么是以色列?這些問題也是我的問題。
一、最小的博物館
我們訪問以色列的第一站是歷史悠久的希伯來大學。老校長、物理學家哈羅克·古弗諾親自在愛因斯坦博物館接待了我們。愛因斯坦是德籍猶太人,也是希伯來大學的創辦人之一。
走進愛因斯坦博物館,我們感覺是否走錯了地方,因為校長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只有30平方米左右、兩邊都是書柜的屋子。正在困惑間,老校長介紹了屋子里各種物品的來歷,頓時讓我們肅然起敬。這兩邊滿滿的藏書,全是愛因斯坦的私藏,其中不乏他的最愛,他將這些連同閱讀時常用的小書桌,全部捐獻給了希伯來大學。老校長小心翼翼地打開桌上的幾個盒子,里面分別裝著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章、相對論最早的中國譯者的照片、民國時期的中文譯著,和為我們這次來訪精心找出來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手稿原件。打開手稿,每一頁的筆跡都一絲不茍,連涂改都是工工整整,讓我們對大科學家認真的治學態度深有感觸??吹降?5頁,也就是手稿的最后一頁,愛因斯坦推導出了相對論的公式,如此復雜的理論竟然只用了這幾個簡潔的公式來表達,真可謂大道至簡,物理學的最高境界應該就是如此吧。
愛因斯坦曾說,“我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只是充滿了一種好奇心而已”。牛頓則把自己形容成為在海灘上撿貝殼的一個小孩子。這就是創新的精髓??!好奇心是科學創造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中,不一定總讓孩子們循規蹈矩,不越雷池,要充分鼓勵他們的好奇心,將會有利于我們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我邀請老校長8月份去中國時給我們的干部做一個關于希伯來大學和愛因斯坦的報告,老校長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老校長講解珍貴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手稿
這次我們訪問的幾個大學是以色列最好的幾所大學,其中希伯來大學的農業、生物、考古等專業聞名世界;以色列理工學院號稱“以色列的MIT”,在微電子、新材料、水處理、健康與生命科學、信息產業等方面碩果累累,誕生了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眾多的明星發明和創新創業誕生于此。該校的學生每四人就有一人創業,72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中,有58%由畢業于該校的學生創建或管理,這些相關企業的總市值為220億美元!理工學院和希伯來大學一樣,也有一百多年歷史,是德國猶太人團體所建,愛因斯坦也是創建者之一。這些學校的歷史比以色列國的歷史更長,說明對于他們而言,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教育必須要先行。
特拉維夫大學建校晚一些,卻是以色列***的綜合性大學,也是美國之外產生創業者最多的大學,產生了以色列50%的創業企業主。和我們座談的工程學院的副院長戴維德·門德羅維克也是一位創業先鋒,他開了7家公司。他介紹說,學校正在籌集專門的風險種子基金,基金會挑選學校的優秀學生,給每個潛在的創業者最高40萬美元初始基金,并進行輔導,培養企業家和創業企業。在收益方面,教授們創建的公司賺的錢和學校五五分配,因為教授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使用了工作時間和學校資源。但是對于學生,創業所得的收益完全歸他們個人所有,充分鼓勵學生們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以色列各大學的學生們往往利用最后一年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時間,積極地創業。
這幾家我們到訪的以色列大學和研究所都有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技術代理公司,希伯來大學是Yissum,以色列理工學院是T3,特拉維夫大學是Ramot,魏茨曼研究所是Yeda。這些技術代理公司也是一個專業的孵化器,創業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入駐這些孵化器,技術代理公司對具有商業化潛質的技術進行鑒別、篩選和孵化,對專利技術進行申請并成立公司,并幫助找到天使投資。
在希伯來大學Yissum技術轉移公司進行交流
一般而言,這類技術轉移公司享有其所在大學全部研究成果的使用權,大學不再將技術專利轉讓給除技術轉移公司之外的其他商業機構。而研究人員可以不參與公司的任何經營運作,他們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技術性的咨詢,在一定的時間里承擔公司的非管理職位,從而可以把他們的時間充分利用在他們擅長的科研領域。與孵化器簽約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會在項目初創期提供免費服務,直到初創企業融資成功后才需繳納律師費和會計費。成果轉化后所得利潤,將由學校、投資人、研究者進行分配。
其實,初創企業在以色列的成功率也不是那么高,大概是5%,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這一點也引起了我們的重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夏羅莫·邁特爾教授認為,這和大多數創業的學生往往缺乏對商業的理解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有一定關系。所以,如果能夠在理工科或其它學科的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加入一兩門經營和管理方面的課程,教給他們一定的商業知識,我想對學生們的未來創業應該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減少他們走彎路的過程。
二、Start-up
以色列把創業叫Start up,是指找到創新的種子,并且把它變成小苗的過程。這和我們中國人的創業概念有所不同,我們對創業的理解不僅僅是指start up,也把小苗培養成大樹,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做大做強看作是一個創業的過程。所以,將以色列的創業企業理解為“初創企業”可能更加合適。作為“創業的國度”,以色列構建了一個由創業者、投資機構、孵化機構等全方位、運作成熟的創業體系,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創業生態,吸引了眾多的年輕人去創新創業。通過這些運作成熟的產學研創新合作機制,不斷涌出的創業公司成為了以色列創新力量的源泉,這次考察中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人感嘆的是,無論哪家大學和科技機構,都可以自豪地拿出一張單子告訴你,有多少“改變世界”的關鍵技術,是誕生于他們的研發機構和初創企業!
以色列是個缺水的國家,但現在以色列的城市農村,滿目所及,處處綠意盎然,據說全以色列有四億棵樹。這要歸功于該國發現了滴灌技術。當年發現滴灌方法,起源于一家基布茲(以色列特有的集體農莊)的住戶。這個住戶發現他墻后邊有一棵樹長得郁郁蔥蔥,和周邊因干旱長勢不好的樹木完全不同,出于好奇刨開土地后發現是因為水管滲漏造成的。因為這么一個偶然的發現,耐特菲姆灌溉公司應運而生,成為了世界***的滴灌企業。我們也應邀參觀了這家公司,公司的農場里樹木繁茂,各種作物長勢喜人。通過將水直接灌溉到植物的根部,大大減少了用水量。公司在第一代滴灌技術發明后又研發推出了多種灌溉產品,幫助客戶在獲得高產優質的作物的同時,***程度減少了對水和肥料的消耗?,F在,耐特菲姆公司依然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滴灌和微灌解決方案提供商。
訪問最早發明滴灌技術的耐特菲姆公司
以色列前總理西蒙·佩雷斯雖然出身于基布茲和軍隊,但他尤其重視創新,可以說是以色列創新立國的先驅人物。迎著地中海和煦的海風和燦爛的陽光,我們走近剛剛落成的佩雷斯創新中心,看到樓前豎立的幾個大字“DREAM BIG(放飛夢想)”。佩雷斯認為以色列是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必須重視科技和教育,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人力資源比自然資源更重要。事實證明了一切。在我們到訪的魏茨曼研究所和佩雷斯創新中心,展廳里的展品琳瑯滿目,U盤、芯片、新藥、納米材料、打車軟件......這些在以色列誕生的種子和長出的小苗,很多被美國買去做成了大產業,取得了大部分的利潤,但是以色列也自然取得了相應的收益。佩雷斯創新中心所在的特拉維夫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城市之一,每年有數十家創新企業被谷歌等高科技公司收購,被稱為“僅次于硅谷的創業圣地”。
在佩雷斯創新中心體驗未來科技
以色列采用這種發展模式,和這個國家的客觀情況有關。以色列人口少,地盤小,區域市場空間有限,不適合于做大工業,所以他們選擇了這樣一條道路。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中國來說,以色列的這些短處,正是我們的長處。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邯鄲學步,完全去模仿以色列,我們可以在創新創業的同時,著力于把企業做大做強,走出一條自己的創新創業之路。
三、與索爾·辛格的對話
索爾·辛格是著名的《創業的國度》一書的作者,該書在中國翻譯出版后也廣受好評。這次到訪以色列,辛格專程和我見了個面,做了一場很融洽的交流。首先他介紹了他的新書,談了他對全球面臨問題以及未來創新方向的思考。辛格認為,未來全球社會的變革重點在于三個方面,教育、健康和現代化的城市。在健康大數據的采集和應用、針對疾病的前期預防和更早治療、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培養和教育、更高效的城市交通等領域,將會產生未來創新的領導者。
我對辛格提出了我的問題。以色列所處的迦南,這片圣經里所述“流著奶和蜜的土地”,其實大部分是貧瘠的荒漠,而且群敵環伺,地緣環境惡劣。這樣的一個“彈丸”小國,如何能夠崛起成為一個創新的國度?它的崛起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與索爾·辛格關于創新的對話
辛格說,確實,猶太人的創新與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是有相關性的,2000年的流浪史,讓猶太人不能安于現狀,需要不斷尋找讓現實變得更好的解決方案。學習對于猶太人很重要,猶太人是以爭論和質疑來學習的,包括對猶太人的經典——舊約圣經,我們都常常在學習的過程中展開討論。不過,這樣的特質適合創業,但對于企業做大可能并不適合,十個猶太人會有十二種觀點,太多的爭論和質疑對把小公司做成巨大的公司往往是不利的。對于中國和新加坡來說,文化和以色列確實不同,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如果辯證的來看,有時候一個優點,在另一種情境中卻是個缺點,反之亦然,所以不必改變自己的文化傳統,可以揚長避短,更好的合作。
我們討論了書中有關集體主義的例子——以色列特有的集體農莊基布茲和兵役制度。我說,中國不少人當年插過隊,去過兵團,鍛煉了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很多人成為現在的精英。辛格覺得這個類比很有意思,他又把美國和中國對比,認為美國是個人主義,中國更多的是集體主義,以色列應該在兩者中間,比美國人有更多的集體意識。他認為以色列獨特的全民服兵役制度和軍事訓練系統,造就了一種培養人才的特殊機制。例如,在以色列的軍事系統中,任務必須完成;各種技術培訓貫穿整個服役過程;指揮官在戰場上要具備先身士卒的示范作用。以色列大多數初創公司的創始人都曾在軍隊服役,從中積累了寶貴的運營經驗。軍方對尖端軍用系統研發和人力資源技術培訓的大量投資,形成的很多技術最終轉入民用領域,成為創建初創公司動力。
基布茲(Kibbutz)是以色列的一種特殊的集體社區,在過去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我們有幸考察了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基布茲,負責人告訴我們,社區里的人工作只有少數補貼,沒有工資,但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均為免費。他自豪地說,我們沒有錢,但是我們很富有。
盡管近幾十年這些基布茲普遍進行了私有化,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但那些在基布茲中長大的一代,很多成為了以色列農業創新的領頭人?,F在,超過半數的以色列農業科技企業由在基布茲長大的人管理?;计澰谝陨修r業發展和建國過程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成為以色列歷史的一部分,和那一代人的珍貴記憶。
120平米基布茲會員的家
在我看來,以色列和中國的創新創業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以色列人擅長于Start up,但不善于把企業做大,當然這也和以色列的自然環境狹小以及市場有限有關,而這正是中國的強項。兩者如果能夠結合起來,以色列創新的種子,進入中國這片有廣闊市場和強有力制造業的沃土,應該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可以共創經濟的又一個奇跡。辛格對此完全同意,表示以色列有很多創新,但創新者們不太知道中國大企業需要什么,如果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將會很有潛力。
通過這次和辛格的訪談,以及這幾天和希伯來大學副校長以撒·弗朗克、以色列理工學院管理研究所學術總監夏羅莫·邁特爾教授的對話,我對以色列創新的原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大家都認為,平等、獨立思考和寬容失敗是以色列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在以色列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平等相待,自由提問,從犯錯誤過程之中獲得經驗。愛因斯坦說,“一個沒有犯過錯誤的人肯定從來沒有創造過新的東西”。同時,要給予科研開發人員更多的自由、更少的羈絆,讓他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去放飛思維、實現夢想。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任何初創企業,都必須盡快地找到盈利的商業模式,因為只有盈利,才能讓團隊繼續跟從,一起奮斗。
四、胡茨巴
在以色列的創新考察過程中我們多次接觸到一個詞,這個詞起源于希伯來語,在很多其他的民族語言中找不到對應的詞匯,所以也讓我們費了一番功夫,才理解了它的獨特意思。這個詞叫“胡茨巴(chutzpah)”,大意是百折不饒的往前推進,不管路上的一切障礙的一種大膽的品質。在希伯來語傳統的用法中,這個詞其實具有負面的內涵,意味著一種無禮霸蠻的風格。我一個在以色列留學的朋友認為北京土話中有一個詞的含義和它比較接近,叫“渾不吝”。在猶太人的創業過程中,這個詞常常出現,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意義,體現了猶太民族一種大膽的創業和創新性格:勇氣,熱情,不懼障礙,絕不后退。這恐怕是他們在顛沛流離之中沒有消亡,在創新創業之路不斷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原因。猶太先哲說,“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一個人的意志”。以色列軍人指南中指示:“你應當自主應變,完成任務?!豹q太人自從被羅馬人趕出了迦南這片土地,在全世界流浪了兩千年,到各個新的地方安家,財產還多次被剝奪,他們必須學會如何白手起家,去依靠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東山再起,事實也是如此,祖先的流離錘煉出了他們這種百折不饒的品格,這種品格也已經深深刻入他們的基因,讓他們在創新和創業的道路上成績彪炳,領先世界。
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夏羅莫·邁特爾教授是「創新的基石」等三本書的作者,他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案例。該校兩個喜歡探索飛行的學生,不滿足于波音和空客對飛機市場的壟斷,他們想嘗試一下顛覆傳統設計的飛機。他們提出了獨特的飛機設計方案,造出了只用電池的飛機,可以在載客9人的情況下續航1000公里,不久前在巴黎航展上剛剛完成了樣機的展示。兩個毛頭青年,能夠大膽的顛覆現有的思路,克服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困難,做到大公司都不一定能夠做出的成果,教授說,這就是胡茨巴。我想,以色列自由的Dream Big,產生了這些蓬勃的Start up,再通過無畏的Chutzpah去實現它,這就是以色列成功的秘訣吧。
中國人不缺乏聰明才智,但是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從種子到成果到應用還有很多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如果在中國,兩個有飛行夢想和奇思妙想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怎樣的創業環境,讓他們可以造出一個新的飛機?我想,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兩個毛頭小伙子做的愛麗思電動飛機
我所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央企應該怎么創新和創業?央企作為國家隊,具備很多資源,但是在央企里面能否做出很多start up?夏羅莫·邁特爾教授給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建議。他說,建議你們把最有創意的員工從傳統的團隊里拿出來,因為如果他們有非常好的新主意,但不屬于核心業務,放在那里不會起作用,還會分散掉注意力??梢源罱ㄒ粋€新的平臺,鼓勵和支持他們去做新東西,成功率一定比教授和學生創業更高。假設我們中國建材集團的主營業務是塊田,把一顆創新的種子放在傳統的田里不一定會長得很好,但是如果把他們放到田旁邊另外一個空地上,給他們一定的肥料和雨露,這一顆小苗有可能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在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教授們的交流中,發現他們對我從管理到經營的觀點的研究非常透徹,讓我實在吃驚。在夏羅莫·邁特爾教授報告的一張PPT上,他居然把最近一段時期我的一些經營管理的核心觀點列了出來,放在了他的PPT里面。他說,他做了50年的管理研究,而宋董事長做了40年的管理實踐,管理是一門實踐的科學,他對這些觀點深表贊同。教授還特意提到,我們來理工學院路上的那個隧道是中國公司承建的,是這里第一個按時按工完成的項目,中國公司在這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大家對中國的工程建設能力非常佩服。
走在耶路撒冷2000多年的石頭小道上,我想了很多。中國和以色列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文化,建國時間都在70年左右,都有著謙卑勤奮的特質,都重視儲蓄、家族關系與子女教育。另一方面,兩國又有著巨大的不同和強烈的互補性。我們應該和他們加深合作,利用和發展他們的創意做大做強,在世界新技術浪潮的發展中,共創新的科技和經濟奇跡。
和以色列一樣,中華民族也是一個懷揣夢想的民族,我們今天面臨著一個轉型發展的時刻,我們也有不少憂患,但夢想、勇氣、創新和永不放棄才能使我們浴火重生。最后,我想用西蒙·佩雷斯的詩句來作為結尾:
你會如你的夢想一樣年輕,不會因歲月而老去......
相傳從廣州移來的鳳凰木火紅燦爛
媒體報道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