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企業觀察報》:為什么要搞混合所有制
來源:CNBM 發布時間:2016-08-08混合所有制不是一個新概念,如果往前追溯的話,我國1956年搞的公私合營就是混合所有制,當時就是在資本家的私有企業里加入公股,然后進行共同管理。大家可以看看當時制定的關于公私合營的有關文件,和今天的混合所有制也差不多。就是說公有經濟和非公經濟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年前的公私合營。
國外也有混合所有制,比如法國。法國上世紀80年代密特朗做總統的時候搞國有化運動,后來右派上臺搞私有化運動?,F在法國有50多家國有企業,其中20多家是純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公益領域,還有20多家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像我們熟悉的雷諾公司、法國燃氣公司,法國國資局的股份分別只占20%、36%。我問過法國國資局局長,“你們為什么要搞混合所有制?”他說,“為國有經濟賺點錢,所以有好項目國資局也會投?!边@是法國的情況。
我國自改革開放到現在,混合所有制實際最早是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當時提到,“隨著產權的流動和重組,財產混合所有的經濟單位越來越多,將會形成新的財產所有結構?!蹦莻€時候就意識到在經濟發展中,既有國有企業,又有民營企業,還有外資企業,這樣一定會出現交叉持股的企業。到十五大的時候,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來,此后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十七大也都提出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提法與之前不同,首次把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升到“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的新高度。什么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呢?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們講的“兩個毫不動搖”、以國有經濟為主導,都是由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國有經濟為主導和混合所有制是什么關系呢?上午邵主任和鄧局長都講到了。我國國有企業分為三類,像央企106家企業里,屬于商業一類即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有60多家,屬于商業二類即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企業有20多家,屬于公益類的企業有10多家。大家看,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占大多數。那么在這一領域里國有經濟要有怎樣的實現形式呢?我覺得大部分企業要搞混合所有制。
現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有摩擦,包括最近關于世界500強的一些媒體報道,字里行間對國有企業進行了批評和責難。我的觀點是,充分競爭領域里不應形成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兩大陣營、兩個對壘。國企和民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對孿生兄弟,不能有意識地、人為地把二者撕裂開來,對立起來。從體制上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要靠混合所有制。也就是說,國有經濟在充分競爭領域主要的存在方式是混合所有制,國有經濟以混合所有制股東的形式獲得發展和成長,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這是國有經濟為主導在實現方式上重大的理論突破。
國有經濟西方也有,但大多數國家的國有經濟只做公益事業,其他的統統放給民營經濟。我們選擇國有經濟為主導,同時又要搞市場經濟,我們希望國有經濟進入市場,同時也要依照市場規律做強做優做大,還不要和民營企業納稅人競爭,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我覺得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所以,今天我們理解混合所有制的時候,要和基本經濟制度聯系在一起,因為我們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混合所有制能解決哪些問題呢?
第一點,可以解決國有企業的機制問題。國有企業改革始終圍繞著機制的市場化這個主題。最近馬凱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講到,“在內部治理結構上,通過混合所有制引入市場機制”。為什么國有企業這么多年來很難建立起完全市場化的機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過去搞改革時講的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因為無論是資產管理部門還是董事會都只是所有者代表,不是天然的所有者。
現在監管機構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在加強外部監管的同時,還應該通過制度的設計把監管機制放到企業里,這就是所有者到位。所有者應是天然的所有者,從市場中來的所有者,不然的話國有企業的市場機制很難建立起來。這次馬凱同志的講話,我聽了很受鼓舞,為什么要搞混合所有制,就是要把市場的機制引入到國有企業中。
第二點,混合所有制可以推動過剩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天我們也討論了產融結合。大家知道,我國大多數行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聯合重組就是要把國有和民營連到一起,不是簡單的收購,因為誰也沒這么多的錢。我們應該是聯合重組,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讓大家都變成股東。中國建材過去就是這么做的,沒有用國家的資本金,短短幾年間重組幾億噸水泥,使得中國水泥行業前10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從過去的12%提高到現在的58%。你會注意到,談過剩會談到鋼鐵、煤炭,本來第三個就是水泥,但是這次水泥沒有納入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困難行業脫困首批重點。為什么?因為水泥去年還賺了300多億錢,沒有全行業虧損,為什么沒有虧損?是因為中國建材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提高了這個行業的集中度,當然這并不夠,因為國際上前10家水泥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通常是70-80%。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金融的問題。銀行業作為債權人是重組后***的獲利者,可是我們的銀行沒有主動去參與重組,見到過剩就想撤資,如現在對過剩的行業要謹慎貸款等等,不是主動幫助這些過剩企業。其實全世界的銀行作為債權人,都是去推動聯合重組,他們講M&A,也就是兼并收購。往住銀行是聯合重組的主動推手,而不是大企業。像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有23家水泥公司,泡沫經濟開始后也打過亂仗,最后由銀行推動合并,現在合并成三家水泥公司。
也就是說,我們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可以把產業集中起來,國有和民營企業要聯合起來,銀行要站得高,大家一起來干,國家不用出錢,讓銀行和企業用混合所有制方式來實現。我覺得用混合所有制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中國建材整合水泥業務、國藥集團整合國藥銷售網就是這樣做成功的。
第三點,混合所有制可以解決民營資本進入部分特定業務的途徑問題?,F在民營企業要求開放一些領域,但在這些領域里讓已有的國有企業撤出,讓民營企業一切從零開始也不現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民營企業和現實中已有的這些國有企業合作,這樣可以增加民營企業的投資,改變民間投資增幅下降的現象,也可以減少一點國民之間的矛盾,我覺得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這么做。
第四點,混合所有制還可以解決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問題。因為大多數國際競爭的法則是按照完全市場化設計的,如果由純國有企業參與招投標,很多項目就會把你排除掉,所以央企集團投標很困難,大部分用的是下面的股份公司,由混合所有制企業投標才行。否則外邊的競爭者會說,你是國有企業,你來和我競爭,我怎么競爭得過國家呢?不少競爭者是這么想這個問題的。如果搞混合所有制就會規避這些問題,更有利于我們參與國際競爭。這些都是我們做混合所有制的理由。
作為中國建材來講,我們這幾年搞混合所有制是個成功者,集團用300億的國有資本控制了700億社會資本、非公資本,進而撬動了4000億的總資產,形成了今天的中國建材。我原來做過的另一家國藥集團,是用570億的國有資本,吸引了570億的社會資本發展起來的。建材和國藥都是世界500強,在今年公布的最新排名中,中國建材往下降了50位,從270位變成了327位,國藥上升70位到了205位,什么原因呢?醫藥這個行業每年有20%以上的增長,去年建材行業降低6%,兩個行業不同,但是這兩個企業仍然都是2016年的世界500強,而且都是用混合所有制發展起來的,混合所有制給了企業強大的動力。像中國建材有上千名職業經理人,這些職業經理人,大部分都來源于市場,有不少來源于民營企業。開總裁辦公會的時候,在座的1/3是體制內的干部,1/3是社會上招聘的職業經理人,1/3是“帶槍參加革命”的民營企業所有者,這樣一個集體也很有意思,也就是說優勢互補了。
我經常講,混合所有制的優勢就是“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中國建材也好,國藥集團也好,有央企的資金實力、創新實力、海外開拓能力加上民營企業的市場拼搏能力、企業家精神,就變成了混合所有制的競爭力。最近《人民日報》評論文章也講了類似觀點,我看后很高興。這就是說大家越來越認識到混合所有制的優勢,并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大家合在一起變成一個上市公司,或者變成《公司法》下的股份有限公司,大家按照股權行使各自的職權和享受各自的利益。所以我覺得混合所有制是公司制的主要形式,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