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新浪網:宋志平: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該給重組企業支持
來源:新浪網 發布時間:2016-03-223月19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去產能和去杠桿:邁過結構調整之檻”分論壇上,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表示,水泥行業一邊去產能,一邊新建屢禁不絕,國內的低標號水泥占據大部分市場,遲遲難以淘汰,必須市場、政府、大企業、協會一起行動,來解決過剩問題。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該支持重組,給重組企業良好的政策。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就“去產能”這個話題和大家進行交流。中國建材的主營業務是水泥,所處的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去年中國水泥產能35億噸,銷量23億噸,水泥價格連續26個月下降,現在仍然還在降,當前去產能對水泥行業至關重要,只有去產能價格才能恢復,但是采取哪些措施呢?我有三個觀點和大家分享。
一是綜合性限產
第一,嚴禁新建。去年中國新建熟料投放市場4千多萬噸,今年仍有新建3千多萬噸熟料投放市場,我們一邊去產能,一邊卻是新建屢禁不止。必須嚴禁以任何理由建新線。
第二,淘汰落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結構性調整,是供給質量從低端向高端發展。過去我們淘汰小水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必須淘汰低標號水泥。目前中國使用的水泥有一半以上是32.5低標號,是全球標號最低的,在中國市場占50%-60%。我們幫助非洲建水泥線,非洲市場起步使用的就是52.5高標號水泥。美國市場使用的是62.5標號水泥。全世界42.5標號水泥占50%,52.5-62.5標號水泥占50%,而我國32.5標號水泥卻占50%-60%。你可以去日本買個高質量的馬桶蓋,但你卻無法改變用低標號水泥蓋的房子,你想到過馬桶蓋,你想到過房子的質量嗎?我們的房產證是70年的,但用低標號水泥蓋的房子使用壽命也只有二、三十年。我國生產水泥的技術和裝備是一流的,但生產的卻是全世界最低標號的水泥,這是我國水泥行業的悲哀。我們必須形成統一意見,就像當年淘汰小水泥一樣,堅決淘汰這些低強度的低標號水泥。
第三,錯峰限產。在我國北方地區的15個省市,在工信部、環保部安排下錯峰限產。量多了必須限產,沒有其他辦法,就像車輛多了就得限號。有人說這不是市場的規則,但僅靠市場解決不了過剩問題,如果能解決,我們也不必要在這開會硏究。當前的情況下,必須依靠政府、協會、大企業一起行動來解決過剩的問題。
二是大力開展聯合重組
中國建材是靠聯合重組發展起來的企業,過去十年間,重組了上千家水泥,重組了4.5億噸水泥,在中國水泥行業約占15%。然而中國建材過去的重組基本是孤軍奮戰,做出了巨大犧牲,我們救了不少銀行、幫助很多投資者解了套,為行業創造了好的市場環境,也給地方政府做了很大貢獻。我希望下一輪的重組能得到政府、銀行、融資機構的支持,資金、政策能夠多一點傾斜到重組企業,使這些重組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否則會變成“誰重組、誰吃虧”,大家都解套了,卻讓重組企業吃大虧,這不符合邏輯。我們應該支持重組企業,為重組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中國建材是靠重組走過來的,還計劃繼續重組,不重組解決不了去產能的最終問題。
三是改變競爭文化
競爭有好的競爭也有壞的競爭。我們應提倡好的競爭,好的競爭促進企業發展、保護市場,壞的競爭損害企業、擾亂市場。中國大多情況下是重視價格低者,低價中標,這種價值傾向可能會導致企業向低端發展,而不是追求高端水平。我國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其實還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傾銷》條例,現在我們必須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反對不正當競爭、反對低價競爭,使價格回歸合理水平,這樣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最后才有利于客戶。否則全世界都來購買我國的高水平的水泥技術和裝備,可我們卻在生產使用全世界最低標號的水泥,占比高達50%-60%,難道這樣的狀況不應該改變嗎?
以上是我講的三個觀點,謝謝大家。
媒體報道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