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企業文明》:以機制創新推動企業創新
來源:《企業文明》雜志 作者:宋志平 發布時間:2015-06-01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成為突出的時代命題。新常態的實質就是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新常態有三個核心特征,速度——GDP增長將保持在7%左右,結構——經濟增長結構和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下,過去30年高速發展中積累的痼疾,比如資源能源浪費、環保意識欠缺以及需求不足、過剩嚴重帶來的市場無序競爭等將進一步加劇。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企業必須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變到創新驅動,從粗放式發展轉變到融合均衡發展,走一條融合創新的道路。
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定不移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其中,“強”指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優”指的是業績、利潤、數據;“大”指的是規模。也就是說,要把創新作為基礎和前提。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P>
經濟發展的實質是創新。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發展的不竭動力。過去,我們是以大小論英雄,拿著望遠鏡,尋求速度和規模;新常態下,我們要以素質論英雄,拿起放大鏡審視自己,尋求質量和效益,向創新要動力、要質量、要效益。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我們更要牢牢把握歷史機遇、政策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掌握新常態下的生存和發展之道,走一條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新路,從而化“?!睘椤皺C”。具體來說,一方面,著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推動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著力整合各種創新資源,把企業創新與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中國建材集團面對經濟下行、投資趨緩、產能過剩等壓力,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積極建設創新驅動型、質量效益型、制造服務型、社會責任型的“四型企業”,全力打造規模、技術、管理、機制的“組合優勢”,初步適應了新常態新要求。去年,實現利潤總額131億、同比增長13%,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17%,營業收入2526億。新常態下,中國建材集團將繼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機制創新解決活力和持續發展動力問題,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競爭力問題,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解決發展規模問題,通過管理創新解決效益和成本問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機制創新,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帶動創新,激發企業活力
去年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具體到企業,投諸大量精力進行國企改革的探索,現在對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清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政府工作報告對混合所有制改革闡述從“積極發展”調整到“有序實施”。2014年7月,中國建材集團被列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落實董事會職權的雙試點企業。中國建材集團將按照上級部門的頂層設計安排和兩個試點的批復方案,有條不紊地推進企業改革。
中國建材集團身處充分競爭領域,面對行業產能過剩、集中度低和無序競爭的狀況,在聯合重組的過程中,踐行“央企市營”模式,遵循“規范運作、互利共贏、互相尊重、長期合作”十六字“混合”原則和“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的融合公式,走出一條以“國民共進”方式進行市場化改革和行業結構調整的新路。
中國建材集團從實踐中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混合”辦法:“央企市營”是2008年提出的一套改革思路,包含“股權多元化、規范的公司制與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依照市場規則開展企業運營”五個核心,這些提法今天看來都是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但在當時提出確實需要一些勇氣。在與民營企業重組的過程中,中國建材準備了三盤“牛肉”,奠定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制度基礎與現實路徑:第一,聘請專業中介機構進行市場評估,在定價公允透明的基礎上讓創業者原始投資獲得合理回報。第二,留給創業者30%的股份,使其有機會分享整合后的效益。第三,穩定管理團隊,吸收那些有能力、有業績、有職業操守的創業者成為職業經理人,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提供實現個人價值和回饋國家的事業平臺。
“混合”為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過去十多年,中國建材集團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雙雙增長100倍,從一家“草根央企”迅速躍居世界500強,穩居全球第二大建材企業,連續六年獲國資委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被譽為“充分競爭領域快速成長的企業典范”。同時帶動我國水泥產業的集中度從2008年的16%升至現在的60%,發展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集團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纖維等產能均居世界第一,超薄電子浮法玻璃、風機葉片、碳纖維原絲、熔鑄耐火材料等產能居全國第一。集團以317億元國有權益控制了797億元凈資產,進而控制了超過4121億元總資產;所屬1153家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超過85%。
中國建材集團下一步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落實董事會職權工作,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高管人員選聘、開展員工持股等方面下大功夫,進一步提高效率,釋放活力,做到蹄疾步穩,務求實效,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技術創新,推進企業創新和大眾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
過去講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去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明確了“努力建成創新大國”的宏偉藍圖,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思路。今年兩會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眾創空間”“創客”等詞匯也首次納入其中。企業創新歸根結底是科研技術人員以及廣大員工共同參與的全員創新,離不開科技知識的社會積累與傳播,離不開大眾創新。在新常態下,創新作為企業競爭力的源泉的地位更加突出,企業必須更加緊密關注行業內外的創新趨勢,將企業創新和大眾創新不斷融合。
近年來,中國建材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實施創新戰略,努力搭建起建材行業企業共同創新的開放平臺,融合創新成果十分顯著。目前中國建材所屬1100多家成員企業,對外投資企業超過500家,與合作伙伴廣泛交流,共同創新。已擁有專利3500多件,包括發明專利600多件。在傳統產業領域,繼續優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水泥業務堅持“高標號化、特種化、商混化和制品化”方向,已建設四個特種水泥基地和***技術中心,每年提供2000多萬噸特種水泥;玻璃業務退出傳統的普通浮法玻璃,轉向發展“電子玻璃、光伏玻璃、智能玻璃、節能高效玻璃”。通過實施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三新”戰略形成新的增長點,中國建材集團在成為全球***的石膏板生產商基礎上,不斷細分產品,開發出防火、防水、凈醛等多種功能的特種板;風電葉片、碳纖維、光伏玻璃、高檔玻纖等高新技術業務成長迅速。在新常態下,以“融合”思考推動企業創新和大眾創新,通過多種方式形成集成創新和融合創新優勢,將帶來企業競爭力的新飛躍。
中國建材集團依靠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并設定了嚴格的約束指標。這就要求傳統產業在減量化發展的前提下,強化技術創新,提升資源循環利用能力,自覺減少粉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中國建材集團積極行動,斥資150億元為全部水泥生產線配套余熱發電系統,在廣安、密云、棗莊等地成功推廣新型房屋“綠色小鎮”項目,并推出“責任藍天行動”,提出“藍天是我們的第一責任”,把工業化和改善環境緊密結合,把節能減排列為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
經營模式創新,與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相融合,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當今企業競爭的焦點不是產品,而是商業模式。在新常態下,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快商業模式創新,建立適合自身的持續的盈利模式。
探索“互聯網+”模式。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薄盎ヂ摼W+”將給制造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是轉產、轉行,而是立足于現有產業,開展產業創新、跨界融合,以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減少成本,實現升級換代。中國建材近年來在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做了一些積極探索。水泥業務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實現“水泥+鼠標”智能生產模式,即“互聯網+水泥制造”,目前已使最新的水泥廠實現遠程監控?!翱缇畴娚?海外倉”的外貿模式是“互聯網+建材產品制造+金融+物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易單網應用IBM云計算服務,成為目前國內最好的建材產品跨境現貨交易平臺,提供金融、通關、退稅、外匯、銷售、物流、售后服務、全球營銷推廣、出口代理等一站式外貿服務,讓外貿更加智能高效便捷。
向制造服務業轉型。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是全球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國制造”高端化的必由之路。傳統制造業應順應服務業經濟發展的趨勢,抓住國家鼓勵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機遇,積極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實現從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中國建材集團的新型房屋業務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進個性化服務,并采取外包、集成等多種方式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延伸,目前已經有1000多種戶型可供客戶做個性化選擇。中國建材集團也在現有業務中積極探索產融結合模式、C2B模式、外包模式、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模式(不是賣產品而是賣服務)、“馳加”模式(打通上下游產業鏈),不斷拓展服務面、增加附加值。以EPC為例,舊的模式是做完項目走人,很難在當地市場扎根,今后可以把先進的裝備租給客戶,并提供維修、保養,收取服務費,將來還可以分紅,甚至承包下來整體運營;項目好的話,還可以以控股或參股的方式參與項目建設。
走新型國際化道路。在全球經濟大調整、制度大改革、資源大整合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提出 “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著力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為企業提供了巨大機遇。這一重大戰略,未來10年將帶動沿線地區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中國企業應抓住政策紅利,積極承擔引領國家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變“中國是世界的工廠”為“世界是中國的工廠”:一方面,搶抓亞非拉美歐基建投資大潮,用產業轉移的方式開展實業投資,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另一方面,用兼并收購的方法收購發達國家具有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的高端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中國建材集團在新產業領域,通過收購歐洲企業,成功引進兆瓦級風機葉片和光伏玻璃先進技術,并與德國AGN集團合作、引進“加能源”房屋技術。同時,企業還要樹立為全球服務的責任感,建立合作共贏的經營文化,關注社會、環境變化,實現包容和持續的發展。
管理創新,苦練內功,持續提升企業效益和運行質量
管理是企業強基固本的穩定器。新常態下,企業經營壓力和風險增大,要實現“穩中求進”,必須持續強化管理創新,靠管理出效率、出效益、出人才。在企業發展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建材探索出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確保了企業穩定發展。
實施“格子化”管控。實施格子化管控是為了克服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士氣低沉、效率低下、投資混亂、管理失控的傾向,預防“大企業病”。而關鍵在于強化集團管控,管住行權亂和投資亂。解決了“兩亂”,企業就能實現行權順暢、步調一致、有序經營,避免“寬嚴皆誤”。有人問,管控與創新是不是矛盾,會不會束縛創造力呢?其實不會。管控就像是一道防火墻,能夠提高企業自身免疫力,通過風險管理,實現風險可控可承受,這恰恰能為創新保駕護航。尤其在新常態下,企業經營環境惡化,管控更加重要。此外,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個體的自制力和誠信之上,加強對個體的管理也有利于營造健康有序的經營環境。中國建材實施“格子化”管控,包括治理規范化、職能層級化、業務平臺化、管理精細化、文化一體化。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用塑料格子,才不至于粘在一起。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企業要靠規范的制度約束行為,靠先進的文化指引心靈”。
推行“八大工法”。這些年來,中國建材一邊重組,一邊整合,創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整合經驗,歸納為“八大工法”,包括五集中、KPI、零庫存、輔導員制、對標優化、價本利、核心利潤區和市場競合?!鞍舜蠊しā睂崿F了外抓市場與內控成本的結合,是一套以簡馭繁、樸素實用的管理方法“組合拳”,使中國建材在新常態下穩扎穩打始終保持良好效益。
建設“六星企業”。做好企業,一定要有標準,讓大家知道目標,再研究一些方法,持之以恒地堅持,管理就不再是一件難事。六星企業即業績良好,管理精細,環保一流,品牌知名,先進簡約,安全穩定。先進簡約是中國建材辦工廠的原則。工廠里應該貫徹節約原則,為投資者省錢,把錢真正投到先進工業技術和裝備上,不亂投一分錢。不能把辦公樓裝得像皇宮,總經理辦公室擺滿各種藝術品。中國建材的水泥廠、石膏板廠裝備都很先進,但一直用著簡樸的小辦公樓、普通的倒班宿舍和員工食堂。一些基金投資人來中國建材的工廠參觀時感嘆說,一個世界500強企業是如此簡樸,這也是我們“六星企業”一貫的標準。
在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適應新常態的關鍵時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指引下,中國建材集團將加快引領實現創新驅動的深刻變革,展開科技、管理、制度、文化的全面創新,推進開放、包容和面向未來的融合創新。萬馬奔騰,千帆競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中國建材集團將繼續挺立潮頭,在做強做優做大的道路上,不斷實現新的跨越。